电话

生平经历

著名作家碧野(1916-2008),原名黄潮洋,1916年2月出生,广东大埔人。现代作家,散文家。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,莽原出版社总编辑,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、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。

碧野

碧野

    著名作家碧野(1916-2008),原名黄潮洋,1916年2月出生,广东大埔人。现代作家,散文家。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,莽原出版社总编辑,曾在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、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任教。


碧野,湖北武汉石门峰纪念园

碧野

    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,中国作协第三、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。碧野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,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。比喻、对仗、排比、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,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。著有散文集《在哈萨克牧场》、《情满青山》、《月亮湖》和《碧野散文选》等。


    2008年5月30日6时30分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,享年92岁;现代著名作家,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;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,莽原出版社总编辑,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、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师,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;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,中国作协第三、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,2008年2月,碧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“终身成就艺术家”荣誉称号。


    碧野幼时生活贫苦,由老师资助上到高中,因领导闹学潮被开除,并受到通缉。后逃亡北平,一边到大学旁听,一边在图书馆自修,并开始写作。1933年因在潮州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受到迫害,被迫离开家乡,到北京,寄寓在“北平潮州会馆”。


    靠在北京中国大学读书的中学同学薛汕接济度日。此时的碧野生活极为困苦,只能吃窝头,喝自来水度日。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,在此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,第一篇作品《窑工》发表后好评如潮,也更加奠定了他走文学之路的信念。此后他又发表了《山野的故事》等系列作品。1935年,他加入了北平作家协会和进步文艺团体泡沫社、浪花社等组织。


    抗战爆发后,随流亡学生到华北参加游击队和中原农村巡回演剧队。1938年在武汉出版报告文学集《北方的原野》、《太行山边》和《在北线》。1940年以后,先后在荆门前线、河南叶县写成《乌兰不浪的夜祭》等四个中篇。1942年秋,在成都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、文协成都分会理事,次年去重庆等地教中学。


    1952年调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组,解放初,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。碧野为创作战争体裁小说,冒着枪林弹雨去了朝鲜战场,采访志愿军各部门,构思一部反映我志愿军被俘人员在美国、李承晚集中营生活和斗争的小说。


    1953年,碧野还作为中日方面代表团参加朝鲜停战谈判。当时志愿军派出作家5人。碧野、罗烽、白朗、王西彦、严辰是中日作家协会的代表。与被美国、南朝鲜俘去的中日人民志愿军人员逐个接触交谈,了解他们在敌人集中营中的生活及思想情况。回到宿地后,就把当天了解的情况回忆记录下来,前后收集整理了30万字的材料。


    1960年以后,到湖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深入生活,写出《丹凤朝阳》等长篇。现为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。1989年4月离休。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。2008年2月,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“终身成就艺术家”荣誉称号。2008年5月30日6时30分因病在湖北武汉逝世,享年92岁。

碧野

生卒:1916-2008

葬入陵园:湖北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

湖北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

葬入此陵园其他名人

大家都在关注